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在12月17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纯度高四个主要特点,赋存于水深600米~1100米的海底以下220米以内的两个矿层中,上层厚度15米,下层厚度30米,自然产状呈层状、块状、结核状、脉状等多种类型,肉眼可辨。
“1立方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可生成164~180立方米的天然气。”车长波称,此次在珠江口近海海域通过实施23口钻探井,控制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55平方千米,将之折算成天然气,控制储量在1000亿~1500亿立方米,丰度之高,相当于现在四川的川中天然气田规模。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何时能被商业开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据了解,技术问题和开采成本成为了制约各国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瓶颈。虽然我国已进入了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的世界先进行列,但是在开采方面依旧处于关键技术的研发阶段。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主任张海啟介绍,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划,我国可能在2020年前后突破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实现能够适应工业化开发规模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完善,大约再经过10年左右的提升,到2030年前后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发。不过他同时表示,发达国家可能比我们要早一些。
实际上,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历程。1995年起原地质矿产部开始天然气水合物前期研究,1999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部正式启动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整合了国内各方面优势力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探索性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调查和研究工作,已经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海域特点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体系。”车长波说,在综合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生物等异常标志,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成矿有利区,确定了钻探目标。
那么,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在我国境内的储量有多少?车长波表示,通过15年的调查和预测,在南海地区预计有680亿吨油当量的天然气水合物;除南海外,在青海地区也发现了350亿吨标准油当量的天然气水合物。